中东局势因以色列对卡塔尔采取行动而急剧升温。面对这一紧张态势,阿拉伯国家迅速作出反应,不仅强烈谴责以色列,更释放出组建23国军事同盟的重要信号。这一看似应对以色列威胁的最佳方案,却在提出后立即遭遇阻力。
9月14日,埃及在阿拉伯伊斯兰联合峰会上提出组建多国军事同盟的倡议。这一提议源于对当前局势的深刻担忧——卡塔尔遭袭事件给所有阿拉伯国家敲响了警钟。作为巴以冲突的传统调解国,埃及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成为以色列的下一个目标。尽管埃及自诩军力在阿拉伯世界首屈一指,但其安全体系仍严重依赖美国支持。卡塔尔遇袭后美国的消极反应,更让埃及不得不未雨绸缪。
值得注意的是,埃及在提议中特别指出,凭借其军事经验和实力,理应担任同盟的领导者。这一表态透露出埃及谋求地区主导权的深层意图。埃及总统在峰会上的发言更是耐人寻味,他直接将以色列称为敌人。这一表述与其过去46年与以色列保持和平关系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,引发外界对其真实动机的猜测。
展开剩余57%然而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很快遭遇挫折。据《中东之眼》披露,卡塔尔和阿联酋明确反对由埃及担任同盟领导。这背后反映出阿拉伯国家间复杂的利益博弈。中国中东问题专家孙德刚此前就预见到这一局面,他指出阿拉伯国家间存在诸多分歧,除非局势进一步恶化,否则难以达成实质同盟。
反对声音背后隐藏着多重考量:一方面,特朗普政府向卡塔尔做出安全承诺,让部分国家认为在美国庇护下无需采取过激行动;另一方面,各国对美国态度的顾虑、军力分摊的争议,以及担心激化局势后美国可能撤出支持,都成为阻碍同盟成立的因素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部分海湾国家甚至否认曾讨论过该提议,这种讳莫如深的态度反映出各方的谨慎心态。
专家分析指出,阿拉伯国家间固有的不团结是阻碍同盟形成的主因。但局势仍在发展,若以色列继续施压,不排除各国在危机加剧时被迫联手。不过在当前环境下,出于维护地区安全架构的考虑,美国可能会出手阻止这一同盟的成立。这场围绕地区安全主导权的博弈,仍在持续演变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